分類
未分類

CGM 第一次使用心得

所謂 CGM 就是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的縮寫,「連續血糖偵測」。傳統的血糖偵測(BGM)方式需要在手指戳血用試紙吸引後再放入隨身機器內偵測。而 CGM 則是將軟針埋入,監視皮下組織液的血糖濃度。這邊取得的血糖濃度與血液取得的高度相似,因此可以信賴。

我使用 CGM 並不是因為我有糖尿病徵兆,而是想要理解長跑前後以及中間過程,血糖的變化。另外順便觀察吃些什麼東西升醣會很快。

我這次選用的是亞培的 FreeStyle Libre 2 (輔理善瞬感 2)。台灣也有本土品牌的 Rightest iFree 瑞特安活。

先談硬體

亞培的是監測器與傳輸晶片做在一起,可以用 14 天。每 15 秒收集一次數據。晶片只能儲存 8 小時的數據,需要拿手機靠近晶片讀取。如果超過 8 小時都沒讀取,前面的資料就會被清除。app 的介面很簡陋,可以透過亞培 LibreView 網站下載監測取得的資料。我撰寫文章的當下,台灣藥局販售的價格是一套 NT$2,200。

瑞特的是監測器與傳輸器分離,傳輸器是充電式可重複使用,而監測器是耗材。監測器只能用 10 天。傳輸器會自動推送資料給手機,因此不用擔心數據遺失。因為沒用過,所以不知道瑞特的取樣頻率是多少。另外瑞特的要求使用者搭配 BGM 來改善 CGM 的精準度,但是從收集到的資料來看,應該是可以跳過。在我撰寫文章的當下,台灣藥局販售的價格「監測器+傳輸器」一套是 NT2,000。而「監測器」一套是 NT1,400。

App

瑞特的沒用過,所以無法講什麼。

亞培的真的很簡陋,想要看特定時刻的血糖變化都不容易。

這邊強烈建議使用「智抗糖」app,這是台灣成立的智慧醫療照護團隊,主要面對糖尿病患者。智抗糖 app 介面友善,而且直接整合血糖數據監控與飲食記錄。

這是智抗糖的畫面之一。我可以從這邊看到血糖的變化,而且它會幫我標出所有飲食記錄的時間點。我點一下 icon 就可以看到當時吃了什麼,它還會標示飲食後 2 小時內的升醣指數。而且可以放大縮小任意區間。手指點在血糖曲線上還可以顯示時間以及血糖數值。

真的優秀,值得推薦

黏膠的可靠性

亞培的大概一個禮拜左右,某個晚上洗完澡就發現那個黏膠跟皮膚分離 1/3。睡一覺起來之後又貼合的好好的。每週數次跑步以及頻繁的沐浴確實讓黏膠的可靠性下降。

使用透明敷料來協助固定也是一個方法,我大概在第 10 天的時候就這麼做。但是要注意的是

透明敷料的膠黏在皮膚上很好撕,但是黏在感測器外殼上則非常牢固

我在第 12 天的時候想說把透明敷料撕掉,清潔一下周圍的肌膚再換一張,但是我不知道敷料的膠黏在感測器外殼上會非常牢固!結果一撕就直接把感測器也撕了下來。被拔出來的軟針從衛生角度來說當然不宜再插回去(會有感染的問題)。幸好這已經是第 12 天了,而且我想收集數據的場景都已經嘗試過了。不然這 NT2,200 就這樣噴掉心會有點痛。

我看瑞特的網站,他們有直接附贈類似 OK 蹦形式的強化貼,教學影片還特地說明拔除的時候一定要壓好 CGM。但是他們的強化貼的中央部分應該有弱化黏性吧,這樣才好撕下來。

購買方式

瑞特與亞培的網站都有列出合作的經銷商,至少在杏一一定買的到。不需要醫師處方簽,直接走進藥局就可以購買。

睡覺會不會壓到?

當然會。但是因為埋進去的是軟針,而且是安插在蝴蝶袖的位置,所以其實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感。睡覺時壓久了軟針的位置我還是覺得有一點酸酸的。所以我這幾天睡覺時會比較往另外一側翻過去,讓安裝 CGM 的那隻手不必放在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