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11 的 WSL2 提供了各種 Linux 環境,還支援 GUI 程式。但是你只會從 Microsoft Store 安裝 Linux distro 嗎?使用 VMware 或 VirtualBox 可以安裝多個同版本的 Linux 根據不同的使用情境客製化,那 WSL 呢?當然可以。善用 import 與 export 指令就能做到一樣的事情。
Android 的用戶可以透過 Google maps 常態性的與他人分享即時的位置。而 iOS 的用戶可以透過內建的 Find My 達到一樣的效果。優點就是這些功能都很省電。
可是一旦要跨平臺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Google maps 的分享位置功能在 Android 上很省電。可是到了 iOS 上卻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消耗。而 iOS 並沒有內建且可以與 Android 共享位置的功能或 app。當一群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時候,想要互相知道對方的位置一直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所以我推薦你試試看 Life360。
Insta360 Studio 的 Windows 版本到了 v5 之後,會發生圖形介面反應遲鈍的問題,一開始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在 Raddit 一篇文章看到一個可能性,將常駐的翻譯軟體關閉後,圖形介面反應就正常了。
除了上一篇提到 Samsung Weather 以外,換了手錶後,因為想試試運度時把手錶當成心率帶,在手機上看目前心率,所以安裝了 FITIV Pulse。它在手錶上啟動時,可以將資訊傳遞到手機上的 app,就能透過手機畫面看到資訊。
但是一開始,我每次啟動手錶上的 FITIV Pulse,選擇運動後,它都會當掉。我還以為是 Galaxy Watch Ultra 搭配新版 Wear OS 的問題,但是等了幾個禮拜,FITIV Pulse 也更新過幾次,狀況依舊。
直到某天我忽然想到 Samsung Weather 的經驗,進入 APP 設定畫面的權限部份一看,它有好幾個需要的權限都沒有啟動。開起來之後就正常了。
可是這不是應該 app 第一次啟動時就要詢問嗎?不清楚是哪裡的問題。
換了 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之後有個問題偶爾會困擾我。那就是錶面的氣溫資訊並不會頻繁的更新。
先說結論:裝 Google 開發給 Wear OS 的 Weather app

本來這篇是想在入手後就發,給想買的人當參考。但是一拖就拖到現在。
如果在 WSL2 的 Ubuntu 內安裝 guestmount 並執行,可能會得到類似以下的錯誤訊息:
libguestfs: error: /usr/bin/supermin existed with error status 1, see debug messages above
libguestfs: trace: launch = -1 (error
libguestfs: trace: close
libguestfs: closing guestfs handle 0x556f7128b650 (state 0)
libguestfs: command: run: rm
libguestfs: command: run: \ -rf /tmp/libguestfstk0IQf
解決方法:
sudo apt-get install linux-image-generic
個人最喜歡的 Windows 10 新增功能就是 WSL (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而 WSL2 還加入了 GUI 支援(透過一個名為 WSLg 的新功能)。但是在高解析度畫面使用 Linux GUI 卻會遇到畫面縮放比例(scaling)的問題。
高解析度畫面在大螢幕上(例如 4K on 32″ monitor)都不是問題。但是在筆電小螢幕上,高解析度畫面如果維持 1:1 的縮放比例,字體小到不適合日常使用。在 Windows 的顯示設定可以將比例放大。但是 WSLg 卻還不支援按照 Windows 的設定放大 GUI。導致在 WSL 啟動的圖形程式的畫面字體都不會放大。
目前的解決辦法還滿技術性的。參考來源 https://github.com/microsoft/wslg/issues/590
最近在學習使用 Tensorflow 建立 AI 模型。Google Colab 免費也很好用,離峰時段還能使用 GPU or TPU。但是有時候就會想在自己的機器上利用 GPU 來建模。Tensorflow 官方安裝網站 https://www.tensorflow.org/install/pip 提到 Windows 原生支援只到 v2.10 而已。而撰寫本文時最新版本已經來到 v2.16,難道 Windows 使用者就得用虛擬機器跑 Linux 或是尋找其他雲端資源嗎?
不必。只要你的 Windows 可以跑 WSL v2 就能跑最新版的 Tensorflow!
這幾天看到新聞說 Sony LinkBuds 要推出新版,讓我想到手上的第一版。
先說清楚,這裡要講的是 Sony LinkBuds(WF-L900) ,不是 LinkBuds S(WF-LS900N)。這兩個產品命名太相近,務必要釐清一下。
當初 LinkBuds 的設計理念吸引我的注意:挖空中央,入耳廓而不入耳道的設計,不依賴通透模式,而是讓外界的聲音透過中央的空洞直接進入耳朵。那時候我認為這個設計在某些情境應該會很好用,就下單了。
先講講優點:它很小,搭配耳翼的設計,可以很穩定的待在耳廓中。即使跑步或跳躍都不受影響。挖洞設計帶來的優勢當然就是自然音,也不會有風噪的問題。也因為沒有什麼降噪機制,所以沒有降噪耳機帶來的耳腔感受到壓力的狀況。
然後優點就這樣了。讓我覺得不滿意的缺點倒是不少。